宜春学院学报

访问量:906034

党史与党建

  • 生成·要义·意蕴:习近平关于数字中国建设重要论述的三维阐释

    周甄武;郑雨轩;

    数字化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数字化发展实际,正确把握数字化发展趋势,围绕数字中国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强化“党政企研民”一体联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数字治理体系、深化数字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这一论述不仅继承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且还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劲动能,为全球数字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2025年08期 v.47;No.357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新时代阐释

    张冰伦;

    中华优秀传统民本思想中关于处理君民关系、邦民关系以及民众关系的政治智慧,为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治理实践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立足于新时代的实践语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中的“立君为民”“民为国本”以及“政在养民”等核心命题进行了现代性的阐释与理论重塑。同时,在继承“民为邦本”“利民富民”“顺应民心”等传统民本思想精华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以人民作为评价主体等现代化意涵,由此实现了传统文化资源的时代化转型。

    2025年08期 v.47;No.357 9-1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共产党早期文化文艺思想之践行进路

    陈莉;

    中国共产党早期文化文艺思想皈依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文化文艺思想中国化进程中,在回答马克思主义作为文化属性和哲学属性的艰辛探究中所践行的进路是:以宣传工作的规范性和重点性为抓手,把宣传效度视为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性内化;以批驳和证伪党外的各种思潮和反动思想的伪科学性和反动性、消弭党内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文艺思想的分歧为重点,把斗争效度视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外化;在实践的检视中,中国早期文化文艺理论和实践的宣传效度和斗争效度开始直面马克思主义文化文艺思想的中国化和大众化。中国共产党早期文化文艺思想之践行进路所体现的共性和一般性对当下宣传工作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夯实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5年08期 v.47;No.357 15-1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哲学与政治

  •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演进历程、主要内容及当代启示

    耿俊茂;姚继昆;

    从“演进历程、主要内容、当代启示”三个维度出发,深入剖析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内在逻辑。马克思在前人对共同体探索的基础上,揭示了“自然共同体”的本质特性、“虚幻共同体”的现实表征与“真正共同体”的实现途径。在当代,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指导、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支撑、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提供实践引导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导向。

    2025年08期 v.47;No.357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完善宗教团体内部监督机制研究

    黄霞;章志强;晏瑜;

    宗教治理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保障国家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通过分析宗教治理的必要性、宗教治理体系的构成以及宗教团体内部监督机制的价值作用,明确了完善宗教团体内部监督机制对于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做好宗教领域群众工作以及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理论框架,该框架融合了管理学理论、权力运行与现代博弈学理论以及“因缘果报”理论,并针对当前宗教团体内部监督中存在的权力关系失衡、监督机制不协调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完善路径,包括转变监督观念、优化权力配置、强化制度建设、提升队伍建设等。这些措施旨在推动宗教团体规范运作,增强公信力,维护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

    2025年08期 v.47;No.357 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政治安全研究的趋势与前沿——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计量分析

    朱松岩;夏玉婷;

    随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作为国家安全根本所在的政治安全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为系统梳理政治安全研究的趋势方向和前沿动态,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结合共词分析、聚类分析等计量学方法,对CNKI数据库收录的相关论文进行内容挖掘与可视化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治安全相关文献发表数量呈现波动增长趋势;文献研究演变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研究起始阶段(1995—2003年)、研究发展阶段(2004—2013年)、研究高峰阶段(2014年至今);研究前沿以高校、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和政治风险为重点主题。从长远来看,政治安全研究领域亟须深化探索性研究、推进跨学科范式、创新方法论体系、加强学理化阐释。

    2025年08期 v.47;No.357 3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法学与社会

  • 基于LDA和BERT模型的道德评价主题演化分析——以社会热点事件的网络讨论为例

    蔡丽;

    道德评价是人们道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透视人们道德认知和道德素养的一个重要窗口。社会热点事件“5·4 K435列车持刀杀人案”引发的网络讨论蕴含大量道德评价数据。运用LDA和BERT模型对这些讨论数据进行主题挖掘和情感分析,发现道德评价文本大数据可以聚类为五个主题,包括底线责任和见义勇为高尚品德两类道德标准,对安检、凶手和受害者三者的道德评价;五大聚类主题的情感偏负面,既反映了公众对恶性事件的批判与担忧,又表达了对见义勇为还是不为的犹豫和分化态度。在科学把握人们道德评价的基础之上,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的道德教育、宣传引导和政策完善来提升人们的道德认知和推动人们的道德实践。

    2025年08期 v.47;No.357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以宜春市靖安县三爪仑乡为例

    魏保龙;刘燕;

    2024年暑期宜春学院社会实践团前往靖安县三爪仑乡展开调研,立足于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了三爪仑乡旅游发展现状。在阐释旅游新质生产力内涵与价值的基础上,对当前三爪仑在培育旅游新质生产力的有益探索以及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行分析,从新质劳动人才、旅游资源管理、高质量服务、旅游产业链、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进一步深化创新引领作用。

    2025年08期 v.47;No.357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与管理

  • 数字营商环境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长三角地区企业的经验证据

    张莹;黄冰;

    基于2015—2023年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企业经验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明确数字营商环境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路径,揭示其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营商环境显著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效率,且在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可靠;数字化转型在数字营商环境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新能源汽车企业所有权和规模在数字营商环境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上存在调节效应。

    2025年08期 v.47;No.357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演化博弈视角下轴辐协议的反垄断规制——以原料药市场为例

    喻言;孙祎萌;

    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背景下,原料药生产与流通的合规性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与公众健康。政府、药企及经销商作为关键主体,其策略选择直接影响监管效能。然而,原料药市场中以轴辐协议为代表的新型垄断行为日益凸显,这种通过纵向关系掩盖横向合谋的复杂模式,不仅扭曲了市场竞争秩序,更对药品质量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单一主体行为分析,缺乏对三方动态互动及轴辐型合谋行为的深入探讨。本研究构建政府、药企与经销商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稳定性分析与动态仿真揭示策略互动的演化规律。研究发现:(1)系统演化稳定均衡(ESS)为政府严格监管、药企合规生产、经销商违规销售(1,1,0),但合谋行为会显著降低药企合规生产概率;(2)合谋通过扭曲收益分配削弱监管威慑力,需通过动态监测与惩罚机制破解;(3)政府严格监管与药企合规生产的协同效应可抑制合谋动机,但需强化对经销商的信用约束。研究结果为优化原料药监管体系、防范合谋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2025年08期 v.47;No.357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历史与文化

  • 论清末民初奉天地区城市交通体系的构建与社会转型

    刘席威;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奉天逐渐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铁路、近代化的公路与船运港口纷纷在奉天建立起来。奉天地区近代交通体系构建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社会观念的更新与城市文化的融合创新。在这一过程中,近代交通体系的构建与奉天城市化、社会结构重塑及民众思想的文化变迁展现出了充分的互动关系,这促进着奉天的社会转型。

    2025年08期 v.47;No.357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跨时空对话:杜道坚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意蕴

    刘克纯;丁常春;

    杜道坚的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他认为万物皆由“道”生,人与万物本是和谐同体的状态,但人欲的膨胀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割裂。因此,人应当顺应“道”的规律,爱护万物,重新回归与自然的和谐。这不仅内化于人的理想人格,更是人类作为万物之灵与生俱来的责任。杜道坚的这些思想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契合,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生态理论提供了重要视角,丰富了我们对生态文明的认知,增强了我国的文化自信,并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生态文化交流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现代价值与深远意义。

    2025年08期 v.47;No.357 76-8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学与语言

  •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毛泽东诗词中“海洋精神”的移植与再现——以《浪淘沙·北戴河》许渊冲译本为例

    李淑芳;乔劲松;

    毛泽东诗词中蕴含丰富的海洋意象与题材,其中《浪淘沙·北戴河》所体现的“海洋精神”尤为深邃悠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许渊冲英译本在诠释与再现该诗词中的“海洋精神”方面表现突出,其在语言维与文化维的成功转换,基本实现了源语生态与译语生态的平衡,契合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念。本研究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通过分析许渊冲译本发现:在语言维度,译者通过词汇转换、韵律运用(如头韵、尾韵、叠韵)及句式的选择,成功再现了诗词中的“海洋精神”;在文化维度,通过加注法实现了“海洋精神”的移植与传递。本研究旨在为毛泽东诗词的英译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同时推动中国海洋文学与“海洋精神”的国际传播。

    2025年08期 v.47;No.357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牛汉诗歌中的三个家园

    乔军豫;

    牛汉的诗歌创作致力于家园构建,诗中三个不同的家园异彩缤纷地呈现。晋北定襄是牛汉生命的原乡,可称之为本色家园。诗人青年时代追求革命理想,向往革命圣地延安,为此创作长诗《鄂尔多斯草原》。诗中的鄂尔多斯草原象征革命的摇篮,是诗人想象中的红色家园。牛汉在湖北咸宁边郊的“向阳湖”畔进行劳动改造。“向阳湖”安顿和抚慰了诗人的心灵,成为他后来念念不忘的绿色家园。牛汉诗中的三个家园,不仅折射出他的诗歌审美理想和人生追求,也唤醒读者对生命重建和精神重构的自觉意识。

    2025年08期 v.47;No.357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模态AI支持下的数据新闻沉浸式表达研究

    丁琼;

    多模态AI能够同时处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模态数据,为数据新闻提供了更丰富、全面的素材库。通过VR、AR等技术手段,数据新闻实现了沉浸式表达,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和认知度。然而,多模态AI在数据新闻中的应用也面临数据处理整合难度大、算法优化要求高、数据质量与隐私挑战以及内容真实性与创新性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数据质量、强化内容审核及推动内容创新等应对策略,以期为多模态AI在数据新闻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47;No.357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与教学改革

  • 金课标准下基于“BOPPPS+PBL+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为例

    贺建清;

    基于“BOPPPS+PBL+SPOC”的混合式教学是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进行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可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目标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培养和锻炼学生有效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以“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为例,构建了基于“BOPPPS+PBL+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师生良好互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性别、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影响该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因素。

    2025年08期 v.47;No.357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AI辅助反馈系统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动力激发与技能提升

    张磊;

    写作作为目标语言知识内化的关键路径,其反馈机制在检验认知建构成效及深化语言能力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人工反馈存在形式单一、质量参差及个性化不足等局限。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类人语言生成等核心功能,为写作反馈机制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实现智能批改与教育评价的系统化整合。通过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反馈模型,实证分析不同干预方式对大学生英语写作动机、学业成绩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智能反馈系统在提升语言表达准确性、优化文本结构逻辑性以及激发创作自主性方面呈现显著优势,其多维度实时反馈特性有效解决了传统反馈滞后性问题,为二语写作教学改革提供了可量化参考依据。

    2025年08期 v.47;No.357 10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西非遗传承与高校教育深度融合的生态机制研究

    熊荣;程怡敏;郭梦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文化命题。江西省非遗资源丰富,但与高校教育的融合仍存在结构性困境。通过实地调研江西省高校非遗教育实践,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发现,其矛盾突出表现为课程体系的碎片化与师资结构的失衡。因此基于多学科理论框架,系统探究非遗传承与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生态机制。提出“联动—共进—协同”的三维生态机制模型,探索了江西非遗与高校教育深度融合的理论路径与实践方案。研究发现,通过课程联动实现非遗传承在地化重构、利用双向赋权机制优化师资生态、构建多主体协同的教育共同体,能够有效破解非遗教育融合困境,并推动非遗文化资本向教育资本的可持续转化。

    2025年08期 v.47;No.357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育研究者深度介入实践的限度及其超越

    苏鹏举;张小刚;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关系深入讨论,不仅是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教育强国的现实需要。教育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之间存在一种以共在、共融、共存、共生为特征的情感共鸣、经验互生、场域共存和文化互补关系。教育研究者秉持深度介入实践的价值理念,基于“走近”才能“走进”的实践逻辑,旨在突破理论与实践区隔,实现两者协同共生;化解多元角色间冲突,重构实践身份认同;凸显研究主体能动性,消解主客二元对立;从局外人走向局内人,重塑田野行动身份。然而,当教育研究者在介入实践过程中时,会遭遇教育理论桎梏指导教育实践探索、教育实践阻碍反哺教育理论建构、研究主位与实践客位相互掣肘、实践经验抽离社会意义阐释等现实境遇。为此,应重塑实践主体间性研究意识、重构实践主体在场共生关系、构建理论与改进实践共同体、开展在场具身实践行动研究。

    2025年08期 v.47;No.357 11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